在移动游戏的产品体系里,应用场景图是把模糊的需求和复杂的交互变成可读、可协作的可视化地图。它把玩家在发现、下载、 onboarding、游戏内活动、社交、交易、留存等阶段的行为、触点和数据指标串联起来,帮助设计、运营、美术、开发、测试等多职能团队对齐目标、分工和优先级。
一个完整的场景图通常包含:角色画像与目标、核心场景分区、触发事件、界面状态、交互路径、数据指示、资源约束以及版本与迭代记录。为确保可执行,图中要明确每个场景对应的入口、目标转化点、UI元件(按钮、输入框、图标)、以及需要的视觉风格与动效提示。
如何开始制作?先从需求梳理入手,列出玩家在不同阶段最关键的转化目标,例如从“发现”到“点击安装”的转化、从“新手引导完成”到“留存提升”的后续动作。接着将玩家旅程拆分成若干场景块,确定每个场景的输入条件、输出结果和衡量指标。选择一个可协作的绘图工具,如 Figma、Visio、Draw.io、Miro 等,建立统一的符号库和命名规范,确保团队成员能快速上手并保持一致性。
场景示例一:发现页到安装的转化路径。需要标注的要素包括:推荐位的触发条件、海报素材尺寸、点击后进入的落地页与应用商店跳转、安装成功后的初次启动引导、以及数据指标如点击率、安装转化率、首次打开时长等。场景图还应包含不同广告渠道的来源标识、A/B 测试版本、以及对应的资源占用与加载时序。
场景示例二:新手引导与初次联网。要清晰呈现权限请求的时机、逐步引导的步骤、不可跳过的关键操作、以及跳出点的兜底方案。视觉层面要强调信息层级、按钮文本的明确性、以及误操作的容错设计。数据层面则记录完成率、关键操作耗时、以及引导对留存的短期影响。
场景示例三:游戏内商店、充值与皮肤获取。要把商品分类、促销标签、支付流程、退款与安全风控、以及跨设备的购买记录串起来。场景图应显示不同货币单位、折扣条件、限时活动的触发点,以及从购物车到支付完成的完整状态机。同时别忘了用户反馈路径,如购买失败后的重试、客服入口、帮助文档位置等。
场景示例四:社交与公会、组队、以及内容创作。强调好友推荐、邀请机制、社交互动的可视化效果,以及战绩、成就、排行榜的即时数据。对于跨平台游戏,还要标明云端存档、设备切换、以及本地缓存与数据同步的边界条件。
场景示例五:活动页、节日事件与运营节奏。场景图需要描述活动入口、关卡限制、任务进度、奖励发放、以及异常处理(如活动页面崩溃、礼包延迟发放等)的兜底策略。通过颜色、箭头、段落分割线等视觉线索明确活动周期与版本迭代的节奏。
模板与规范方面,建议建立“场景分区-入口-动线-界面-数据-资源-备注”七要素的统一模版。为可维护性,给每个场景设定唯一ID、版本号、设计负责人、实现优先级和上线时间。对于视觉资产,提供导出格式清单(PNG/SVG/PSD/Sketch),并在图中标注资源路径与命名规则,方便UI和开发对齐。
在工具层面,初期可用简单矩阵法或流程图来绘制,后续可逐步加入时序和状态机的表现。Figma 的组件库、Draw.io 的矢量符号、Miro 的协作看板都能帮助团队高效协作。搭配版本控制与审阅流程,避免因为谁改了什么而引发不必要的冲突。
为了提升SEO效果,可以在图文并茂的场景图旁添加简要的无障碍描述与嵌入式关键词,例如“手游平台、应用场景图、用户旅程、留存、变现、活动页设计”等,同时确保图示文字对移动端友好。视觉与文字并行,能让搜索引擎更好地理解页面主题,也便于新手快速上手。
在落地阶段,团队需要建立一个“快速迭代清单”:可执行的改动点、负责人、预计完成时点、上线验证方式。定期回看场景图与实际数据的吻合度,调整用户路径、简化操作步骤、优化关键触点。通过这样的循环,场景图逐步从纸上走进到实际产品里,成为驱动转化的核心地图。
顺便提个小彩蛋,广告:玩游戏想要赚零花钱就上七评赏金榜,网站地址:bbs.77.ink
现在你需要做的是把以上原则落地到你们的项目里:先挑出三大核心场景,分别画出入口、动线、关键界面与数据指标,再把版本信息与负责人填好。你自己画一个最简单的场景图开始试水吧,等你熟练后再扩展到全量场景,看看是否真的能把玩家从发现带到留存与变现的全过程。
如果你要在一个页面里同时描述发现、引导、游戏内商店与社交四大核心场景,你会用哪种分区策略来确保信息不拥挤而又清晰?